我已经记不清她叫什么名字了,姑且叫她阿怪吧,其实仔细回忆起她的样子,也还蛮乖巧的,但还是怪居多,就叫阿怪吧。阿怪话不多,在班里存在感很低,什么活动都看不着她参与的身影,她就在教室里默默地学习,同时仿佛在预谋着一件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性子的人其实很容易被欺负,就算不被欺负,也难免会在班级里被其他同学背后嚼舌,话传得多了,她也就真的怪了。
一节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赵大厨在台上滔滔不绝的给我们讲述中国的千年往事。赵义华老师因为身形比较敦厚,像个厨子,而且每次他把那台配置低得可怜的华硕笔记本电脑端到教室里来的样子十分像是在给厅堂的客人上菜,所以赵大厨这个名字也就这样传开并深深的印在我们的高中生涯里。赵大厨讲课全程使用PowerPoint,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了,PPT做得十分精细,恨不得每个字都加上动画效果,这课备得也是很有水准了。碍于他是教务处组长的身份,有处分学生之大权,他可能也自信的认为不太有人敢在他眼皮底下过分撒野,所以他的课很少会走下来巡堂,几乎都在讲台上,与他那精美的PPT和运算不过来的电脑斗智斗勇,像是个优秀的厨子永远捍卫自己的灶台一样。每当电脑不堪重负死机罢工的时候,身为班里电教员的我,便会上去帮赵大厨处理,处理的方式也颇为暴力,硬重启。十分钟后,电脑终于肯继续加班,我便也返回座位继续听课。
路过阿怪的位置时,我发现她的历史课本竖起来掩着,在干什么见不得光的事。这其实也很正常,教科书用来遮掩,后面却是在看各种课外书,玩手机,游戏机,自欺欺人的以为掩饰得很完美,不会被老师发现。但阿怪居然在画画,画的有山,有树,还有一堆我看不懂的元素。而且不止一张,有的还只是草稿素描边,有的已经上色成品。这是我第一次对阿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原来她的爱好可能是美术。阿怪在用绿色的笔给画中物添色,她专注的样子仿佛已经完全沉浸到了自己的世界里,脑中不再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而只属于自己勾勒出的灿烂帝国,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她干这个事与她文静不张扬的性格很相衬。
课后,看课外书的,玩手机的没有被检举,反而是阿怪在课上画画的事情传到了邓小燕的耳里。邓小燕是我们的班主任,教英文。瘦小,声音细致的她对我们来讲实在难以产生什么威慑力,邓小燕在讲课时稍微一激动就会破音,随即产生综艺效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丰富了我们课余话题谈资内容。可能是那一天她也突然意识到不能再这样鸟面鹄形,安弱守雌,必须要发一次威来释出班主任的威严,捍卫一下自己的权威。第二节的自修便来到班里,找到阿怪,令她,拿来。阿怪说,不拿。邓小燕再令,拿来,阿怪再回,不拿。邓小燕令,最后一次,拿来,阿怪说,不拿。几番争执后彻底激发了两个女人的斗志欲,邓小燕决定回首掏,走位翻出了阿怪藏在课本下的画,厉声质问,这是什么?阿怪回答,画。邓小燕再问,什么?阿怪回答,画。邓小燕可能觉得自己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得到这样的回答是极具侮辱性质的,自己学生居然怀疑自己的老师认不出来这是一幅画还是课堂笔记,邓小燕忍尽最后一丝怒火,把画拿起来,亲手撕了个粉碎。然而阿怪不仅没有阻止邓小燕,反而与邓小燕一起,撕碎剩下已经成作的画纸,包括那张历史课上的作画,将自己幻想出来的绚丽帝国亲手毁灭。或许阿怪认为,自己的帝国只配给自己毁灭,你邓小燕连欣赏的资格都没有,更不配看到剩余的画作。这一幕让包括我在内的班里人都看呆了,碎纸扬在半空,随即洒落一地,阿怪趴在桌子上,像英雄一般仿佛随同自己已毁灭的帝国而守尽最后一口气。邓小燕转过身,潇洒的走出教室,窗外一股干燥的夏风涌进教室,铺在每个人的脸上,就好像青春本就该如此炙热和躁动。地上的碎纸片被风吹动,像是破碎的梦想与主人作别。风撩动着邓小燕的裙摆,这一幕很适合用升格慢镜头来展现,意气风发的邓小燕带着胜气凯旋归去,再配上一曲《书剑恩仇录》,振奋的鼓点加上郑少秋铿锵的唱腔:红花会豪杰,碧血染蛮夷,还我汉江山,誓将胡虏灭。
就这样过了好久,下课铃响了,整个校园恢复了喧闹,风也没再继续吹了,阿怪也如梦中醒来,开始处理着地上散落的碎片,她一片一片的拾起来装在一个白色的塑胶袋里,塑胶袋上红色字印着醒目的南城百货大LOGO,最后这些碎纸片随同袋子里的其他生活垃圾,被阿怪扔到了教室的垃圾筐里。整个过程没人跟阿怪说一句话,也没人去帮阿怪的忙。
几天后的课间,我看到阿怪又自己一个在座位上画画,画的好像是上次历史课上一样的内容,有山,有树,还有一大堆我看不懂的元素。只是这一回,她没再用彩色的笔为它上色,描好边后便开始用铅笔给它披上一层淡灰色的阴影,然后小心翼翼的将画收起。我注意到阿怪又已经攒了挺厚的一叠画,只是这些画好像都没有颜色,不知道是阿怪还没来得及上色,还是这次阿怪心中的那副帝国,俨然已变成这般模样。
Photo by Matthew Payne @matthewapayne
文章评论
怎么感觉场景很熟悉。是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有与故事内容类似的经历。
@猫鱼 都应该经历过的吧,只不过有些细节,烙印特别深。
小小说,也能很好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读了像刚泡了杯茶,心里某个问题突然变得清澈了。
@wys 哇,我对你心里这个浑浊的问题充满好奇,它又怎么变得清澈了?